樹心學堂.Treellege.02-2722-1212
我們努力找回教育的初衷,原來,補習班也可以如此感動。

目前分類:知識寶庫 (1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學習如何學習》



這次的期中考準備,
讓有趣的心智圖思考,

樹心學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公民創造課中,
有杰老師為孩子們示範心智圖的使用,
為了讓孩子們身歷其境感覺「心智圖是什麼?」
於是用平時陪伴孩子們的師資群做為素材介紹,
跟孩子們一起發想每天可以碰見的樹心老師們,
有哪些讓他們記住的特徵與趣味點,還有老師們共有的特質...

樹心學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2170

2月13日學團課,

由Joanna老師帶領孩子們用豆類、積木等等周遭有的材料,


文章標籤

樹心學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堂課是科學探索的最後一堂課,為了確保有足夠的時間,所以這堂課連上三個小時。這次課上的是實作,要結合之前上課的成果來完成作品,我準備了兩個組合動力車:水陸兩棲車、風力驅動車、二個手作的電動機(馬達)、還有之前大家組合而成的彈力動力車。

        本來打算讓大家自己選擇自己想完成的作品,結果大家一面倒都選擇水陸兩棲車跟風力驅動車,可能是看起來比較新奇吧。為了大家都能參與,所以只好低年級分成二組:ViCeBa一組;EaJeRa一組,分別完成風力驅動車與水陸兩棲車(這次因為場地關係,所以這次水陸車只準備在陸上行走)。讓StHu各完成一個難度比較高的電動機,並答應他們兩個,他們完成後就要去改良之前組合而成的彈力動力車(彈力動力車之前是照著模型的示意圖組成的,實際運作時:一來重量重,二來彈力弱,所以速度很慢,改良特指提升彈力車的速度。)

        之前上過的車輛原理、自行組合、動力原理、合作組裝,我注意到兩個低年級組在組裝的時候,完全沒有說「好難喔」、「我不會」之類的話,很自發的就開始組裝,從開始到過程中我完全沒有給予任何指示,反而是他們給我指示,「老師,這邊一定要有螺絲起子才能裝」、「老師,我還差一個電池」等等。結果他們兩組大約1個半小時就分別組好了,接下來的時間就讓他們去玩他們的作品,享受完成的開心。

        兩個高年級的做電動機,難度頗高,而且是獨立完成,一開始Hu覺得困難重重,上手後反而十分認真的投入,St則相反一開始很投入,後來覺得遇到瓶頸了有掙扎一下才繼續完成。兩個人都順利完成後,很遺憾的電動機沒辦法啟動,接著就開始”除錯”的過程,這類科學實驗其實最菁華的部分就是在除錯的過程,主要是在培養孩子的細心與耐心。只是這次活動時間還是有限,又答應過要讓他們改良彈力車,所以除了二十分鐘的錯之後,只好先把電動機放置一旁。接著他們開始改良彈力車,幾乎立刻就能依據之前上的車輛原理看出改良的重點,他們完成的第一號作品是以馬達為動力源,結果加上馬達後太重,馬達的動力又不如預期,在試著做第二號作品做到一半的時候,時間就到了。

        動力車的整堂課,雖然主軸在教導車輛相關的原理與實作,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讓他們實際參與整個過程,讓他們在潛意識上能夠有「我可以獨立完成」、「我可以合作完成」、「我能了解原理」、「我能一步一步的進行直到完成」的概念,這些概念對實作/學習任何事來說,都是基本且重要的,這是這堂課能讓他們實際體會到的重點,而車輛製作反而是次要的媒介。這些概念不用再復習,也不用再用言語強調,我也從來沒口頭說過,甚至問孩子,他們也不會意識到,可是確實的會影響他們學習深遠。

樹心學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我接續有杰老師上次上的未來概念車,讓小朋友們看Discovery的影片,講的是永續的未來科技。影片的開頭模擬2050年人口增加,而75%的人都住在人口達1800萬的大城市,如果一切條件如同現在的話,會因為汙染嚴重與溫室效應而生活品質極差。

  所以開頭就跟同學們宣告,這次的影片會介紹四個交通有關的新科技,影片的主講人是一位諾貝爾獎得主,最後會選出一個科技能對環境改善帶來最深遠的影響,也請小朋友們選選看。在看的過程中,因為有些小朋友還沒辦法看懂所有字,所以我有就大意解釋。

  一開始請小朋友們講講看,為什麼現在科技需要改良,「因為會有汙染」,那用石油的車子會有什麼汙染「二氧化碳」,那主要可能的改良車種有哪些,「電動車、氫氣車、太陽能車」。說實在我有點驚訝他們的概念這麼好。(有杰按:他們上一堂課有認真學:-))

  然後就開始第一項科技,第一項科技是利用綠藻的方式來產生油,而綠藻環境條件適當的話就會倍增,第一天一噸、第二天二噸、第三天四噸如此成長,所以可以滿足現有油耗量。我說”雖然有四項科技,但是老師覺得這科技太厲害了,老師也不看剩下三項是什麼,決定直接選它,有沒有同學也要先選它?”,結果大家都說要看完再選,嗯~不錯,不會人云亦云。接著Evan說了很精準的話「這樣那些油燃燒還是會產生汙染」,沒錯,說得好。

  第二項科技是改善氫氣車的製造難度,讓成本大大降低,而氫氣又是太空船的燃料,所以這是太空科技的普及化。UC說「我看不懂這科技是在幹麼?」說真的,我也對這科技沒什麼感覺,我說因為如果一個科技很棒很好,可是造價太高了,還是沒用,結果,沒人要先選這個科技。

樹心學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因為儒宗老師公務繁忙,所以,我代儒宗老師上了一堂課(其實常常看到儒宗老師上科學探索課頗有趣,我已經技癢很久了^_^)。

  前面幾堂課儒宗老師主要圍繞「車體結構」來介紹,第一堂課談車體的承重力學結構(需要質輕而能承載重量的車身),第二堂課主要談流體力學(如何做出能讓風阻降低的流線形車身),第三堂課則是讓孩子有車體組裝的基本概念(完整車體←系統←次系統←零件)。

  儒宗老師希望我這堂課能夠帶領孩子回顧先前所學,並讓孩子開始思考車子的動力裝置(畢竟這個學團的目標仍是“動力”車嘛!),於是,這堂課,我透過「概念車」(已經設計出來但尚未上市,表達某一種「理想」的車型)為主題,以真實的汽車為例,串聯上述的學習目標。

  課堂一開始,我先用動畫和孩子介紹汽車的心臟──「引擎」的結構,以及現有「石油引擎」的運作原理:1.石油和空氣混合以後進入汽缸,此時活塞拉開以吸氣;2.之後活塞往上壓縮氣體,接著火星塞點火;3.混有石油的氣體爆炸,爆炸的力量把活塞快速撐開(這個步驟提供了活塞運動的動力);4.之後活塞運動再往上,把氣體排出。如是,周而復始這四個步驟,就是汽缸的原理。

  一般汽車引擎有四個汽缸,每個汽缸分別輪流執行不同的步驟,不同的汽缸透過曲軸連結每一個汽缸的活塞,之後帶動飛輪和齒輪而能轉動輪子。油門則決定了進入引擎的氣體中汽油的含量,汽油含量變多,爆炸力量就會大,輪子就會轉動得越快,這就是油門的原理。這時候,有孩子問我,那煞車呢?我說,煞車通常是直接讓輪子停住,這時候引擎通常還在動。我聽到有孩子說:「酷耶!」

樹心學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這堂課不希望給標準答案,所以在講概念的時候主要會以互動問答的方式進行。

    今天上課前請各個小朋友帶自己的「會動的車子」來學堂。

     剛上課一開始小朋友都還在玩車子。

     課堂一開始我問小朋友「想要玩車子還是自己做車子。」,有人說玩車子,有人說做車子,我說何不兩個都做,「玩自己做的車子?」然後請小朋友先安頓下來。

     首先,先問小朋友,什麼是車子?

樹心學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是哈原潮系列課程的最後一堂課,課程中我常與孩子們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我們在教室內學習了許多知識和文化,但最終若能親眼去見到、親身去經歷、或是親自去體會,那會是多麼棒的呀!於是在課程的最後,我們帶著孩子們參觀位於新北投的凱達格蘭文化館,去看看那些在教室內只能看照片的器物服飾…。

  今天路程的捷運換線是由永春→台北車站→北投→新北投,其中從北投站轉車到新北投站時,我們遇上了溫泉列車,內裝特別的車廂,讓孩子們驚呼連連,爭相的要去看導覽螢幕,孩子們對於「捷運開很慢」也感覺到很奇妙,藉機也和孩子們介紹北投以溫泉聞名,過去就是因為雲煙繚繞,故凱達格蘭族語中稱為「PATUW」(女巫之意),所以將此地視為女巫的故鄉喔!在搭乘捷運的過程中,也和孩子們叮嚀到在公共場合的基本禮貌。由於捷運車程時間約一小時左右,因此孩子們在捷運上自己想出了排解無聊的方式:小R和小E都背起了唐詩、小K和小C聊著學校的瑣事、小J和大M則是聽著MP3和聊天,其中小E在捷運經過一棟建築物時,一臉納悶地問我:「老師,那一棟紅紅的、很像廟的是什麼廟啊?」我往小E手指的方向一看…

  我:「那棟建築物是圓山大飯店!很有名喔!」

  小E:「蛤!好醜喔!我才不要去住,那一點都不高級…」

  小R:「我去墾丁住的凱薩飯店也很高級啊…」

樹心學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與孩子們分享了一部原住民電影─「山藸‧飛鼠‧撒可努」,是改編自知名排灣族作家亞榮隆.撒可努先生同名原著小說的真實故事,同時此電影也是國內首部以原住民為主題的電影。這是第一次用大螢幕播放電影給孩子們觀賞,孩子們個個都難掩興奮!

    電影主要是描述撒可努先生的一段經歷故事,除了深入介紹原住民文化的精神與內涵之外,同時對於尊重大自然及萬物生命的哲學、強調環保意識,以及文化與文明衝突等議題,更有深刻的討論與省思。

【電影大綱】(節錄自網路電影介紹)

    在森林部落中土生土長的撒可努,自幼便隨父親學習各種打獵的方法與技巧,努力成為一位出色的獵人,因為獵人不但是他從小的志願,而且亦係所有排灣族男性族人的一份天職。但是撒可努在學習父親的獵人哲學中,卻有一個深刻的體會,他認為一位真正的排灣族獵人,並非只是要懂得捕捉獵物而已;其更重要的使命,是要負起守護部落、守護森林大地的重任。因此,長大後撒可努除了是一位出色的獵人外,更是一名盡忠職守的森林。為了守護自己的家園與祖先的土地,奉獻心力與真誠。

    一天,政府計劃在他們舊部落處興建高速公路的消息,震動了整個部落,因為舊部落的所在處正是族人祖靈的安息地。最後族人決定派人與政府溝通,撒可努知道到這正是自己的使命,於是挺身接受大家的推舉,隻身前往台北。

樹心學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的課程主要是以布農族、鄒族及邵族為主題,複習完這三族的地理位置後,立刻緊接著講解為何的主題跟「杵」有關係,雖然台灣原住民每一族都有使用杵臼來搗米的習慣,但其中布布農族、鄒族及邵族最特別的地方就是將杵當成樂器,所以這堂課的主題才會叫做樂杵之音。

  講到了布農族的起源,其中一個故事就是布農族人認為他們的祖先是從蜘蛛糞便變成的,孩子們的反應出乎我意料,因為孩子們認為這個故事很棒,很「自然」啊!漸漸地幾次課程下來,孩子們也漸漸的能夠理解到原住民與山、海及大自然的緊密關聯,其中透過講解布農族用象形文字紀載歲時祭儀的曆版,談到了各種布農的祭典、播種與打獵的季節,孩子們問:「為什麼打獵季這麼短?這樣食物怎麼夠吃?」藉由這樣的問題,向孩子們提到原住民對大自然是相當有保育觀念的喔!他們做的其實就是我們現在說的「永續發展」,每一年當中都會有一大段時間是完全禁止打獵的,因為那段時間要讓山林及動物們休養生息,繁衍後代,這樣才不會今年把動物都獵完了,明年就沒有得獵囉!

  提到邵族的起源,幾乎所有的孩子都說有聽過「逐鹿」的傳說,我也建議孩子們如果有機會,可以到日月潭走走,那裡可是邵族的大本營,可以看到很多關於邵族的文化,包含邵族的吉祥物:貓頭鷹,都有其特殊的傳說和涵義。女孩們對於可愛的貓頭鷹很感興趣,特別因為貓頭鷹是保佑懷孕婦女的,女孩們聽完故事後特別覺得貓頭鷹很親切!

  講到鄒族的戰祭時,男生們對於「戰神」反應很大,一直覺得鄒族有戰神的保佑,應該戰無不克,課間的話題也一直圍繞在戰神有什麼神力、戰神長什麼樣子…等話題,孩子們之間出現了很有趣的討論小團,細聽之下發現孩子們對於「看不見」的物品的想像程度很高,有趣極了!

  鄒族的男子集會所「庫巴」就如同卑南族的「巴拉冠」一樣,我將圖片一放出來,孩子們就直問;「這不是巴拉冠嗎?」這樣的問題顯示出孩子們對於類似的文化象徵產生混淆,這也是融會貫通的過程,真的很樂見孩子們經歷這樣的過程,唯有真正的理解與融會貫通,知識才能為我所用。

樹心學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的課程主要是以阿美族及卑南族為主題,除了複習這兩族的地理位置之外,也特別介紹了關於這兩族的聖山─都蘭山,並講解了兩族的起源故事,有孩子問為什麼原住民的起源都是石頭、植物之類的,為什麼沒有從天而降的那種故事,順著這個問題,回答孩子們因為原住民族都是靠山靠海的,所以他們的傳說故事多半和自然萬物(樹、石頭、竹子…等等)及大自然現象(洪水、雷電…等)有關。

  接著介紹了兩族的傳統服飾及特殊的配件,每一種配件都有故事代表的意義,如阿美族的情人袋與檳榔的故事,情人袋是男女生的定情之物,若女生見到心儀的男生,就會把裝滿檳榔的情人袋和心儀的男生交換,假若男生也有意願交往,則會和女生交換,但若男生沒有意願,則會繼續跳舞不和女生交換情人袋,男孩們對於阿美族的情人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表示如果他是阿美族人,應該會有很多女生喜歡他,會搶他的情人袋!而女孩們則是提問了如果遇到男生不喜歡女生的狀況怎麼辦?有沒有兩個女生搶一個男生的狀況?孩子們提出的問題顯示了他們的早熟,以及對於男女感情的觀念。而卑南族部分則是介紹了花環文化,卑南族不論男女都會戴花環,有孩子提到自己並不喜歡這個花環,也不想戴,但是也趁機向孩子們提醒,這就是文化差異,我們對於文化差異必須保持著開放的心和尊重的態度,即使不喜歡也不需要去否定,因為那就是他們的文化,一如我們也有我們自己的漢人文化一樣。

  第二部分介紹了兩族母系社會的狀況,除了婚姻制度是招贅制外,家中的財產都是歸母系所有,男孩們聽完覺得很不公平,為什麼在家裡是母親最大、老婆最大,於是我就向他們說明了在家族中是以母系為主,但是部落的公共事務上仍舊是以男生為主要參與意見表達的族群,這也是一種男女分工的平權方式,男孩們聽了也能夠去理解,就有點像是漢人文化中的男主外女主內一樣,但各自都有自己必須扛起的責任以及自己作主的一片天。

  最後是介紹祭典的部分,一開始向孩子們介紹卑南族著名的猴祭時,孩子們都覺得很殘忍,也不斷的追問著現在還是不是有殺猴子的習慣,帶著孩子們看了猴祭的一小段影片之後,孩子們也都得到了答案。而阿美族的海祭和怪物的入侵有關,孩子們都有各自的想像,但也都一起想辦法要怎麼樣對抗怪物,孩子們的想像力很豐富,到最後孩子們感覺很融入故事中,也變成了要一起對抗怪物的阿美族人,很有趣!

  今天的課程活動是以「對對碰」的遊戲進行,一次選擇兩張牌,翻到能配對的圖案和字卡就能拿走,不能配對的就再蓋起來,例如:翻到「情人袋」的圖片,就必須同時翻到「阿美族」的字卡才能拿走牌,假如不對就必須再把牌蓋回去;透過這樣的遊戲除了考驗孩子們的專注力及記憶力(因為要記得曾經被翻開的牌的位置)之外,還必須將上課時所介紹過的各族的象徵物/故事與族名做連結,想要拿到牌得高分就要能將上課的內容融會貫通,此遊戲也有複習的作用,讓孩子們從遊戲當中對各族的印象及象徵更加強化,也對於沒有記清楚的部分及觀念再一次的釐清。

樹心學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是哈原潮系列課程的第二堂,課程主題為介紹魯凱族與排灣族,透過傳說及神話故事的講述,與孩子們分享關於魯凱族與排灣族的起源、文化、祭典、象徵……等等,首先第一部分先複習上週分享過的魯凱族與排灣族分布地理位置,接著就從解釋為何這一堂課叫做「大武山下的子民」帶入課程中要介紹的魯凱族與排灣族。   

    首先介紹了兩族的起源傳說,孩子們對於聽故事都相當的有興趣,也會一直提出「為什麼」,甚至有孩子會提出故事不合邏輯之處,覺得應該要改編一下故事才會比較合理,但是也向孩子們解釋,這些都是傳說故事、神話故事,本來就是較具有神怪或是不合常理的狀況發生,但因為原住民族都是有語言但沒有文字記錄,所以主要是用口傳故事的方式來傳承文化或讓後輩了解為何有此習俗,故不合理是很正常的,但重要的部份是要去了解原住民對於文化的思維以及對大自然、先輩的崇敬,這才是我們必須去理解與學習的。

    第二部分是介紹到祭典部分,讓孩子們看了兩族祭典(魯凱族的小米豐年祭與排灣族的五年祭)的影片,有孩子表示最近去過了九族文化村,就有看過魯凱族小米豐年祭中的活動─盪鞦韆,並且請孩子們直接在課堂上分享他們所看過知道的盪鞦韆是什麼樣子,更有孩子分享了他們所知道類似盪鞦韆活動的外國族群,意外地讓課堂增添了許多不同的文化氣息。孩子們的日常所見與觀察能力都能在上課時看出,我也在課堂上鼓勵孩子們多去看看不一樣的文化,可以為自己的知識庫建立更多樣的知識。

    第三部分是介紹魯凱族的小鬼湖之戀,雖然這首歌的歌詞孩子們聽不懂,但我讓孩子們閉上眼睛,先用耳朵和心去聽「小鬼湖之戀」的這首歌,一開始是女聲,再來加入了男聲,最後是回到女聲,但是在哭泣,孩子們聽到哭泣聲表情都出現變化,每個人都很疑惑為什麼女生要哭,並且覺得聽完心裡感覺很悲傷,於是就向孩子們解釋故事的來龍去脈,孩子們都表示雖然故事不合理(巴冷公主和蛇郎君要沉到河底),但是也覺得這樣和家裡離別感覺很難過。

    第四部份是介紹原住民的小米文化與石板屋的智慧,今天帶來了小米穗和平時食用的小米讓孩子們比較,孩子們對於小米穗的樣子感到很有興趣,因為沒有看過原來小米穗是這樣子的;石板屋故事讓有去過九族文化村的孩子們相當積極的要分享自己看到的石板屋。最後則是講解琉璃珠的故事,有不少孩子說有看過那些琉璃珠,而我帶來了土地之珠讓孩子們看,由於土地之珠代表的是有土斯有財的意思,孩子們就打趣地說:「老師你有好多土地喔!那可以分給我一顆嘛?」

樹心學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次上課為《老祖先的智慧:上古中國》(文化課-華夏篇)系列課程的第三堂課〈文王演易:看老祖先用符號解釋變化,用變化理解人生〉。

  本次上課,我主要和孩子分享《易經》中蘊藏的人生智慧。《易經》這本書用簡單的符號解釋出複雜的人生變化,在歷史上易經思想上深刻影響了孔子與老子,並成為許多古聖先賢的重要參考書籍,可以說是對中華文明影響最深遠的一本書。當然,後世也有許多人將《易經》用作占卜,然而,我認同荀子「善為易者不占」的觀點,所以在介紹《易經》時我便「不」考慮「占卜、命理」的脈絡,而將《易經》重新定位為「理解人生中種種變化之書」,並以孔子的解釋(十翼)作為依據,並以此立基點,生活化其內涵,培養孩子「動態思考」的能力。

課程大綱如下:

Ÿ   《易經》為什麼被稱為「變化之書」(變易)?

Ÿ   《易經》為什麼被稱為「變化之書」同時又被稱為「不變之書」(不易)?

樹心學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次上課為《老祖先的智慧:上古中國》系列課程的第二堂課〈中國老祖先的困境與傳說中的英雄〉。本次上課課程大綱如下:

Ÿ   神農氏為中華民族帶來什麼貢獻?

Ÿ   「帝」的原始意義是什麼?為什麼神農氏可以被成為「炎帝」?

Ÿ   認識黃帝以及「黃帝」兩字的由來。

Ÿ   介紹中國上古時代的兩場重要戰役:逐鹿之戰、阪泉之戰。

樹心學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次「文化課」是我負責的專題《老祖先的智慧:上古中國》。這一系列課程的主旨在加深孩子對世界歷史、文化、風俗民情的熟悉,為日後的學習提供縱貫面的脈絡認識;並隨著歷史的進程,觀摩學習老祖先的智慧,訓練孩子的思考能力。本專題共有四堂課,這四次的課程大綱如下:

 第一堂:伏羲畫卦:中華文明的起源故事。

 第二堂:聖王傳說:中國老祖先的困境與傳說中的英雄。

 第三堂:文王演易:看老祖先用符號解釋變化,用變化理解人生。

 第四堂:周行王道:介紹中國上古時代的歷史,談談什麼是真正的「王道」。

樹心學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的世界課分成室內及室外兩部份進行,室內課主要介紹動物的特殊溝通方式,例如螞蟻用觸覺及氣味交換訊息、海豚及鯨魚的聲波、螢火蟲的發光、蜜蜂的八字舞蹈及狗的動作表情……等等,課程中有請孩子們分享他們觀察動物的經驗。孩子們對於較不熟悉的海豚、鯨魚的聲波相當感興趣,在看完影片後也請孩子試著模仿、形容他們所聽到的聲音,以及比較其不同之處,並鼓勵孩子多觀察。

  室外課部份,則是帶著孩子們外出,聽聽環境的聲音。我們請孩子搭著肩,閉上眼睛,慢慢地走到學堂附近的小空地,並用心聆聽在行走過程中的各種聲音,在到達目的地後也請孩子們分享一路上聽到的聲音及心得,透過這樣的過程讓孩子體驗到有時候我們太習慣於「用眼睛看聲音」,反而沒有真正的打開耳朵,仔細的去聽聽身邊的各種聲音,孩子們也都聽到許多平時不被注意到的細小聲音,例如:水溝中水流的聲音、風吹葉子的聲音、施工的各種不同聲音等等。接著透過小遊戲的帶領,讓孩子們玩上週製作的紙杯傳聲筒,透過聽與說的傳聲過程中,了解讓聲音清楚傳遞的技巧(線要拉直)與溝通的要點(說話速度要慢、說話的距離及音量等)。

  小R在室內課時,有分享了他知道螞蟻是用觸角溝通的,對於海豚的聲音也相當的喜愛,一直說想要再看一次海豚唱歌的影片;小A在傳聲筒的遊戲時,我們發現他的右耳聽力似乎比較不好,當其他小朋友講話,他以右耳聽時會說聽不清楚,但是用左耳聽時就會說他聽到了,這部分可能也請媽媽稍加注意。


樹心學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