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哈原潮系列課程的第二堂,課程主題為介紹魯凱族與排灣族,透過傳說及神話故事的講述,與孩子們分享關於魯凱族與排灣族的起源、文化、祭典、象徵……等等,首先第一部分先複習上週分享過的魯凱族與排灣族分布地理位置,接著就從解釋為何這一堂課叫做「大武山下的子民」帶入課程中要介紹的魯凱族與排灣族。   

    首先介紹了兩族的起源傳說,孩子們對於聽故事都相當的有興趣,也會一直提出「為什麼」,甚至有孩子會提出故事不合邏輯之處,覺得應該要改編一下故事才會比較合理,但是也向孩子們解釋,這些都是傳說故事、神話故事,本來就是較具有神怪或是不合常理的狀況發生,但因為原住民族都是有語言但沒有文字記錄,所以主要是用口傳故事的方式來傳承文化或讓後輩了解為何有此習俗,故不合理是很正常的,但重要的部份是要去了解原住民對於文化的思維以及對大自然、先輩的崇敬,這才是我們必須去理解與學習的。

    第二部分是介紹到祭典部分,讓孩子們看了兩族祭典(魯凱族的小米豐年祭與排灣族的五年祭)的影片,有孩子表示最近去過了九族文化村,就有看過魯凱族小米豐年祭中的活動─盪鞦韆,並且請孩子們直接在課堂上分享他們所看過知道的盪鞦韆是什麼樣子,更有孩子分享了他們所知道類似盪鞦韆活動的外國族群,意外地讓課堂增添了許多不同的文化氣息。孩子們的日常所見與觀察能力都能在上課時看出,我也在課堂上鼓勵孩子們多去看看不一樣的文化,可以為自己的知識庫建立更多樣的知識。

    第三部分是介紹魯凱族的小鬼湖之戀,雖然這首歌的歌詞孩子們聽不懂,但我讓孩子們閉上眼睛,先用耳朵和心去聽「小鬼湖之戀」的這首歌,一開始是女聲,再來加入了男聲,最後是回到女聲,但是在哭泣,孩子們聽到哭泣聲表情都出現變化,每個人都很疑惑為什麼女生要哭,並且覺得聽完心裡感覺很悲傷,於是就向孩子們解釋故事的來龍去脈,孩子們都表示雖然故事不合理(巴冷公主和蛇郎君要沉到河底),但是也覺得這樣和家裡離別感覺很難過。

    第四部份是介紹原住民的小米文化與石板屋的智慧,今天帶來了小米穗和平時食用的小米讓孩子們比較,孩子們對於小米穗的樣子感到很有興趣,因為沒有看過原來小米穗是這樣子的;石板屋故事讓有去過九族文化村的孩子們相當積極的要分享自己看到的石板屋。最後則是講解琉璃珠的故事,有不少孩子說有看過那些琉璃珠,而我帶來了土地之珠讓孩子們看,由於土地之珠代表的是有土斯有財的意思,孩子們就打趣地說:「老師你有好多土地喔!那可以分給我一顆嘛?」

    最後是透過手工藝的製作琉璃珠項鍊,訓練孩子們手部小肌肉發展精細動作及手眼協調,也透過此作品做為母親節禮物,送給媽媽,琉璃山豬牙代表著勇氣,除了代表給予孩子們勇氣的祝福之外,獻給母親也代表著對母親的辛苦生育的謝意。孩子們聽到是要做好送給媽媽的,每一個人都相當的用心,想要串出獨一無二的項鍊送給媽媽,孩子們的心意是最珍貴的禮物,看到他們用小手一顆一顆的將古珠串起和完成時那種驕傲的神情,相當令人感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樹心學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