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最近可能有一些朋友需要這段文字,所以我把它放上來,這些文字來自於我和朋友們今年六月一起寫的書,但還並未出版:

......

  一個人生命的真實樣貌,必然不會受任何劇本(或任何遊戲)限制!

  然而,我們卻常需要透過劇本(或遊戲)來認識人(包括認識自己)。當我們依據劇本(或遊戲)來認識人時,我們認識的不是對方(或自己)生命的真實樣貌,我們認識的只是劇本中(遊戲中)的一個“角色”,並不是對方(或自己)本身。

  當我們能捨棄所有劇本(和遊戲)來認識對方時,我們才能直接認識對方生命的本然樣貌。

  回過頭來詮釋之前文章中的案例:先說在極端的狀況中,其實每一個人都有絕對的自由,沒有人的生命本然樣貌會受到“集體劇本”的影響,無論你在集中營、史丹佛監獄或是瓊斯鎮都是。

  監獄關得住的,永遠只是“角色”它關不住任何一個人的生命本質,任何人都有“絕對自由”選擇「要不要配合演出一位“囚犯”」、「要不要配合演出一位“獄卒”」,你可以「即使身處“監獄”卻不演出“囚犯”(或獄卒)」。

  雖然,在別人的劇本中,仍舊會將你投影為“囚犯”,對別人而言,你是“配合演出”,然而,你卻不必真的“演出”,你很清楚你自己生命本質是什麼,你直接“是你自己”就可以了,不必演出,別人也會在他們自己的劇本中“自動將你投影為”對應於他們劇本中的角色,這不是因為你“演出”了,而是他們“投射”了,你只是一面白色的螢幕,投影在你上面的劇情全是由他們編導的。

  白色螢幕會受投影於其上的影像影響嗎?會,也不會。說會,是因為這的確影響了觀察者眼中的樣貌;說不會,是因為「劇終人散盡」了以後,白色螢幕仍是白色螢幕。事實上,在戲劇播映中,白色螢幕也仍是白色螢幕。

  如果你在意「自己在他人劇本中的樣貌」,那麼,你就是買單了他人的劇本,並接受他的劇本為你的劇本(或至少是「你的劇本的一部分」);如果你在意「自己在社會集體劇本中的樣貌」,那麼,你就是買單了在社會集體劇本,並接受在社會集體劇本為你的劇本(或至少是「你的劇本的一部分」)。

  這沒有好壞,全沒劇本不是好,一直活在劇本中也不是壞,重點在於:

  一、你能不能不依據任何劇本(遊戲)來定義你是誰?

  二、你能不能意識到自己總是有絕對的自由不受任何劇本(遊戲)的限制?

  三、你是否選擇了你想要的生活方式?
  (無論「是否活在劇本中」、「活在哪一個劇本中」。)

  四、你是否意識到你選擇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回答了上述問題以後,如果你發現自己真的“想要”在意生死,你就選擇在意生死的劇本;如果你發現自己真的“想要”賺錢,你就選擇賺錢的劇本;如果你發現自己真的“想要” 在意他人想法,你就選擇在意他人想法的劇本;如果你發現自己真的“想要”符合社會規範,你就選擇符合社會規範的劇本。

  只要你的意識能力夠強,你可以編出各式各樣的劇本,只要夠合理(內部一致、與其他存有一致),它就能演出。所以,你不只有選擇劇本的自由,你更有編輯劇本、創造劇本的自由。

  以上,最重要的恐怕是第四點:「你是否意識到你選擇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針對這一點,引用一段雅涵今天在路上和我分享的生活心得,我請她撰寫下來,我認為這段文字說得很清楚:

  其實(終極來說),每個人都是一致的,沒有任何人是被迫的。

  以理想和現實這個為例:「大膽選擇理想的人(屈就於理想)」,只是他認為理想比起現實更是他相信/想要成的;「務實選擇現實的人(屈就於現實)」,只是他認為現實比起理想更是他相信/想要成的。

  因為這都是自己的選擇。

  意思是:對於說「只能屈就於現實的人」,他其實並非是迫於如此,只是比起理想,更相信/想要成的是現實;對於說「大膽地選擇理想的人」,他其實並非是特別勇敢,只是比起現實,更相信/想要成的是理想。

  每個人都因其相信/想要的而行動所以是一致的。

  但為什麼會感覺到不一致呢?

  其實是因為其本身/或他人未意識到抑或者思緒尚未被澄清而已。

@維圖斯咖啡,2012/6/16,By雅涵

【有杰按:以下是兩天後(在6/18日)才撰寫的文字。】

一、自由與責任

  「自由」這個概念常被拿來與「責任」一起談,有人可能會和你說:「人沒有“絕對的自由”人只有“有限的自由”,因為人必須“負責”。」

  然而,他所說的其實是:「你所有的選擇必然會造成某些“劇本”的改變。」他所說的“負責”其實只是他認為:「你必須為這些“劇本的改變”負起責任,因為,那是由你的選擇造成的。」並且「“你的選擇”與“該劇本的改變”在同一條因果鍊之中。」

  事實上,“你”並“不”在任何劇本之中,也“不”在任何因果鍊之中。如果你認可有那齣劇本存在,那齣劇本才會存在;如果你認可有那條因果鍊存在,那條因果鍊才會存在。“他”會這樣說,是因為他認可了這齣劇本;“他”會這樣說,是因為他認可了這條因果鍊。

  因為“他”是如此地認知,所以,他所遇到的所有人,都被他理解成了劇本中的“角色”;他所面對的所有事,都被他理解成了劇本中的“劇情”。是“他”創造了這些“角色”和“劇情”,不是你,你只是一張路過的白紙,或投影幕,是“他”將自己的想像投影在你的身上。所以,他自然會認為:「你要“負責”。」

  在“他”眼中,你的確造成“他眼中的劇本”的改變;在“他”眼中,你的選擇的確讓你們進入了同一條“他眼中的因果鍊”中。然而,這齣劇本、這條因果鍊只存在於“他的意識”中,除非,你認可讓這齣劇本、這條因果鍊存在於“你的意識”中。如果你認可,那麼,你自然也會依照劇情認為:「我要“負責”」。

  如果你認可,那麼,是你自己創造出了一個“角色”,並扮演之;如果你認可,那麼,這齣戲是你自己創造的“劇本”;如果你認可,那麼,是你自己創造了束縛自己的“因果鍊”。是“你”使用了「絕對自由」來選擇「有限自由」:你隨時可以跳離劇本,也隨時可以改編劇本,也隨時可以照原劇本繼續演出,這就是你的「絕對自由」。你的「絕對自由」自由到能保障你永遠有「照原劇本繼續演出」的選項,意即:可以選擇繼續假裝自己是「有限自由」的“角色”。

  「要負責」的是“劇本中的角色”,並不是“你”,你可以隨時選擇自己要不要扮演那個角色。

二、小我的抗拒

  當你選擇不再扮演那個角色時,“他”會生氣、憤怒、失望、難過、恐懼、焦慮,事實上,“他”的所有情緒都來自“害怕”。如映雪所說,此時的“他”認為:「會對自己產生重要影響的事物是未知的」,所以會“害怕”。

  然而,這個“他”並不是他,這個“他”也只是他所扮演的一個“角色”。是這個“角色”在對你咆哮;是這個“角色”在對你大吼大叫;是這個“角色”在對你冷嘲熱諷、嘻笑怒罵。他只是個好演員,相當投入地演出角色。你要不要“配合演出”由你決定。

  如果你不演「他的劇本」,卻還演著其他劇本,他很可能會盡其所能地讓「你的劇本」和「他的劇本」融合,他也很可能會盡其所能地去觀察、認識、了解「你的劇本」,好利用「你所創造出的劇情」,讓你被「你所創造出的因果鍊」牽制,好讓你在行動上繼續扮演「他的劇本」中的角色,配合他的演出。

  如果你“不”再演出任何劇本,那麼,他便拿你一點辦法都沒有,但他會盡他所能,對你「拳打腳踢」。有時候,這個「拳打腳踢」可能會很嚴重:

  在人類歷史上比較野蠻的時代,他們會把「不再演出任何劇本的人」送上十字架,或者請他喝毒酒;稍微文明一點的時代,他們會把你當成“瘋子”,強迫你要接受“治療”,好讓你繼續演出他們的劇本,如果“治療”不成,他們便會想辦法“隔離”你,好讓你無法干擾他們的演出;而現在,他們大概只會把你當成“怪胎”,在大部分的情況下,他們只會奚落你、嘲笑你、排擠你、咒罵你而已。

  說到這裡,讓我們一起感謝文明的進步。

.....

By《願力成是》 有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樹心學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