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心學堂.Treellege.02-2722-1212
我們努力找回教育的初衷,原來,補習班也可以如此感動。

  每次去樹心學堂接Max和Evan,看到他們倆人功課寫完後,學堂裡的老師陪小朋友玩棋、教他們打籃球、提醒他們待人處事應有的態度和方法、用聊天的方式和小朋友聊心事、舒緩他們的情緒和壓力,老師們也會和家長分享在小朋友身上發現的特質,及討論如何發揮孩子的特質或以其他持質來彌補不足。所以,每天去接小孩不再是一件”工作”,而是讓家長很開心的一件事情,因為在學堂裡,老師和家長的共同目標就是如何讓孩子們盡情的發揮自我能力、培養他們未來的社會能力。

  每次看到老師們在工作之餘,還保持童心的和孩子們打成一片,心裡真的好感動,我們做父母的也未必會做到如此......,樹心學堂的老師們是真心的愛孩子們,有這群對教育抱持熱情的老師和學堂,讓家長對小孩子們未來教育又燃起信心,感謝樹心學堂的每位老師。如果每個人生命中有貴人幫助,我想,學堂的老師們就是孩子們生命中的貴人,二十年後,他們會記得的,一定是在學堂的點點滴滴,在學堂裡,媽咪感覺到百年樹人的重要性。

  把Max和Evan轉到樹心學堂來,是我和爸比覺得最慶幸的事(因為原本對坊間的安親班實在很失望,但又不得不把他們放在安親班,無奈......),希望有更多和我們一樣的有緣人,能在樹心學堂快樂的學習(真心的推薦)。

(原文刊載於babyhome,作者為學堂家長,經同意後轉載)


樹心學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的課程主要是以布農族、鄒族及邵族為主題,複習完這三族的地理位置後,立刻緊接著講解為何的主題跟「杵」有關係,雖然台灣原住民每一族都有使用杵臼來搗米的習慣,但其中布布農族、鄒族及邵族最特別的地方就是將杵當成樂器,所以這堂課的主題才會叫做樂杵之音。

  講到了布農族的起源,其中一個故事就是布農族人認為他們的祖先是從蜘蛛糞便變成的,孩子們的反應出乎我意料,因為孩子們認為這個故事很棒,很「自然」啊!漸漸地幾次課程下來,孩子們也漸漸的能夠理解到原住民與山、海及大自然的緊密關聯,其中透過講解布農族用象形文字紀載歲時祭儀的曆版,談到了各種布農的祭典、播種與打獵的季節,孩子們問:「為什麼打獵季這麼短?這樣食物怎麼夠吃?」藉由這樣的問題,向孩子們提到原住民對大自然是相當有保育觀念的喔!他們做的其實就是我們現在說的「永續發展」,每一年當中都會有一大段時間是完全禁止打獵的,因為那段時間要讓山林及動物們休養生息,繁衍後代,這樣才不會今年把動物都獵完了,明年就沒有得獵囉!

  提到邵族的起源,幾乎所有的孩子都說有聽過「逐鹿」的傳說,我也建議孩子們如果有機會,可以到日月潭走走,那裡可是邵族的大本營,可以看到很多關於邵族的文化,包含邵族的吉祥物:貓頭鷹,都有其特殊的傳說和涵義。女孩們對於可愛的貓頭鷹很感興趣,特別因為貓頭鷹是保佑懷孕婦女的,女孩們聽完故事後特別覺得貓頭鷹很親切!

  講到鄒族的戰祭時,男生們對於「戰神」反應很大,一直覺得鄒族有戰神的保佑,應該戰無不克,課間的話題也一直圍繞在戰神有什麼神力、戰神長什麼樣子…等話題,孩子們之間出現了很有趣的討論小團,細聽之下發現孩子們對於「看不見」的物品的想像程度很高,有趣極了!

  鄒族的男子集會所「庫巴」就如同卑南族的「巴拉冠」一樣,我將圖片一放出來,孩子們就直問;「這不是巴拉冠嗎?」這樣的問題顯示出孩子們對於類似的文化象徵產生混淆,這也是融會貫通的過程,真的很樂見孩子們經歷這樣的過程,唯有真正的理解與融會貫通,知識才能為我所用。

樹心學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2樹心學堂暑期學隊-讓孩子20年後仍津津樂道的學習之旅。

暑期學隊故事:

5  

文章標籤

樹心學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的課程主要是以阿美族及卑南族為主題,除了複習這兩族的地理位置之外,也特別介紹了關於這兩族的聖山─都蘭山,並講解了兩族的起源故事,有孩子問為什麼原住民的起源都是石頭、植物之類的,為什麼沒有從天而降的那種故事,順著這個問題,回答孩子們因為原住民族都是靠山靠海的,所以他們的傳說故事多半和自然萬物(樹、石頭、竹子…等等)及大自然現象(洪水、雷電…等)有關。

  接著介紹了兩族的傳統服飾及特殊的配件,每一種配件都有故事代表的意義,如阿美族的情人袋與檳榔的故事,情人袋是男女生的定情之物,若女生見到心儀的男生,就會把裝滿檳榔的情人袋和心儀的男生交換,假若男生也有意願交往,則會和女生交換,但若男生沒有意願,則會繼續跳舞不和女生交換情人袋,男孩們對於阿美族的情人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表示如果他是阿美族人,應該會有很多女生喜歡他,會搶他的情人袋!而女孩們則是提問了如果遇到男生不喜歡女生的狀況怎麼辦?有沒有兩個女生搶一個男生的狀況?孩子們提出的問題顯示了他們的早熟,以及對於男女感情的觀念。而卑南族部分則是介紹了花環文化,卑南族不論男女都會戴花環,有孩子提到自己並不喜歡這個花環,也不想戴,但是也趁機向孩子們提醒,這就是文化差異,我們對於文化差異必須保持著開放的心和尊重的態度,即使不喜歡也不需要去否定,因為那就是他們的文化,一如我們也有我們自己的漢人文化一樣。

  第二部分介紹了兩族母系社會的狀況,除了婚姻制度是招贅制外,家中的財產都是歸母系所有,男孩們聽完覺得很不公平,為什麼在家裡是母親最大、老婆最大,於是我就向他們說明了在家族中是以母系為主,但是部落的公共事務上仍舊是以男生為主要參與意見表達的族群,這也是一種男女分工的平權方式,男孩們聽了也能夠去理解,就有點像是漢人文化中的男主外女主內一樣,但各自都有自己必須扛起的責任以及自己作主的一片天。

  最後是介紹祭典的部分,一開始向孩子們介紹卑南族著名的猴祭時,孩子們都覺得很殘忍,也不斷的追問著現在還是不是有殺猴子的習慣,帶著孩子們看了猴祭的一小段影片之後,孩子們也都得到了答案。而阿美族的海祭和怪物的入侵有關,孩子們都有各自的想像,但也都一起想辦法要怎麼樣對抗怪物,孩子們的想像力很豐富,到最後孩子們感覺很融入故事中,也變成了要一起對抗怪物的阿美族人,很有趣!

  今天的課程活動是以「對對碰」的遊戲進行,一次選擇兩張牌,翻到能配對的圖案和字卡就能拿走,不能配對的就再蓋起來,例如:翻到「情人袋」的圖片,就必須同時翻到「阿美族」的字卡才能拿走牌,假如不對就必須再把牌蓋回去;透過這樣的遊戲除了考驗孩子們的專注力及記憶力(因為要記得曾經被翻開的牌的位置)之外,還必須將上課時所介紹過的各族的象徵物/故事與族名做連結,想要拿到牌得高分就要能將上課的內容融會貫通,此遊戲也有複習的作用,讓孩子們從遊戲當中對各族的印象及象徵更加強化,也對於沒有記清楚的部分及觀念再一次的釐清。

樹心學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還記得上次思考課繼小C的糖果教學之後,小E也躍躍欲試要為大家上一堂扯鈴教學課,這次我決定在課堂開始先讓小E表現一下,在他去找扯鈴的時候,小C和小R有些不耐煩的表示他們早就會了,我沒有當下做處理,想等小E在教學時一並提出,結果小E沒有找到扯鈴棍,我想請他先用另一對,但他說那是哥哥的沒有借不能用,看來他雖然平常在跟大M在一起時愛逗哥哥,但其實還是很尊重他的。

  小E老師決定教大家玩另一個遊戲,是他自己的鬥片(比硬幣輕薄的小圓金屬片,邊緣是圓滑的,可以用發射器擊發)和一些小機器人模型及玩具兵,大家先一人選一隻,各自站好一個方位,就從那個地方攻擊其他人的模型,射倒即得一分。機器人只有三隻,小R一開始分到玩具兵情緒就開始上來,我用我的機器人跟他換,遊戲才得以繼續,為了能增加遊戲趣味,小E主動把桌椅搬開空出教室中間場地。接下來決定順序,經過猜拳,小C第一,小E第二,小R第三,我最後,小R又因此而不高興,我沒有介入,想看看孩子們怎麼處理這個情況,小C用講道理的方式(雖然有點不耐煩),跟他說他已經不是最後一個了,問他到底要排第幾才可以?小R說第二,小E說可以跟他交換順序,條件是小R不能再中斷遊戲進行,小R答應了,遊戲終於開始。我想,在經過了這些時間的相處,孩子們開始有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的能力了,看到他們能夠自己提出一些解決辦法,挺感動的。

  遊戲結束,也到了下課時間,小C和小E繼續遊戲,小R看到他們在玩,似乎覺得自己被欺負排擠,我比較嚴肅的問他,如果你也想要玩,那他有做出相應的動作嗎?如果沒有,只是一個坐在那邊,沒有人有義務要來主動邀請你,你不能因此就說別人在欺負你。他聽了之後雖仍有不悅,但也有好轉。

  第二堂課,帶他們玩桌上遊戲「矮人金礦」,這是一款結合策略和空間圖像能力的遊戲,玩家分成好矮人和壞矮人,好矮人要用道路拼圖拼出從起點到金礦的路線,壞矮人則是要想盡辦法阻礙好矮人得到金礦,其中因為彼此不知道對方是好矮人還是壞矮人,只能靠出的牌來判斷,並推斷對方是否屬於自己陣營。帶他們玩了三回合,前兩回合他們還沒有抓到要領,大家只憑著喜好互相陷害,讓壞矮人贏了兩盤(四個人中只有一個是壞矮人),倒是小R已經領略了遊戲的要領,開始運用一些謀略。遊戲結束之後,我問大家的策略,小R(抽到壞矮人)假裝自己是好矮人,還會拉攏同盟,小E說一開始陷害發現對自己沒好處,於是開始幫忙(他對情勢的觀察真的很敏銳,知道權衡時勢的利弊),小C則是不明原因一直攻擊我……

  在最後一盤時,小R和小E突然一直在幫助我,小C玩的悶悶不樂,原來這次她拿到壞矮人,無法發揮所以不太開心。從孩子們玩遊戲中可以再次看出小R會運用策略,但因為情緒控制力較弱,心思都表現在外顯行為上,讓他的策略行動出現不少線索;小C對輸贏沒有很強的得失心,心思比較單純,跟著自己的情感走(被小R拉攏的就是她),策略使用較不擅長;小E的好勝心不會在一開始就表現出來,會審時度勢,等到了解情況以後有把握了再認真進行。

樹心學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是哈原潮系列課程的第二堂,課程主題為介紹魯凱族與排灣族,透過傳說及神話故事的講述,與孩子們分享關於魯凱族與排灣族的起源、文化、祭典、象徵……等等,首先第一部分先複習上週分享過的魯凱族與排灣族分布地理位置,接著就從解釋為何這一堂課叫做「大武山下的子民」帶入課程中要介紹的魯凱族與排灣族。   

    首先介紹了兩族的起源傳說,孩子們對於聽故事都相當的有興趣,也會一直提出「為什麼」,甚至有孩子會提出故事不合邏輯之處,覺得應該要改編一下故事才會比較合理,但是也向孩子們解釋,這些都是傳說故事、神話故事,本來就是較具有神怪或是不合常理的狀況發生,但因為原住民族都是有語言但沒有文字記錄,所以主要是用口傳故事的方式來傳承文化或讓後輩了解為何有此習俗,故不合理是很正常的,但重要的部份是要去了解原住民對於文化的思維以及對大自然、先輩的崇敬,這才是我們必須去理解與學習的。

    第二部分是介紹到祭典部分,讓孩子們看了兩族祭典(魯凱族的小米豐年祭與排灣族的五年祭)的影片,有孩子表示最近去過了九族文化村,就有看過魯凱族小米豐年祭中的活動─盪鞦韆,並且請孩子們直接在課堂上分享他們所看過知道的盪鞦韆是什麼樣子,更有孩子分享了他們所知道類似盪鞦韆活動的外國族群,意外地讓課堂增添了許多不同的文化氣息。孩子們的日常所見與觀察能力都能在上課時看出,我也在課堂上鼓勵孩子們多去看看不一樣的文化,可以為自己的知識庫建立更多樣的知識。

    第三部分是介紹魯凱族的小鬼湖之戀,雖然這首歌的歌詞孩子們聽不懂,但我讓孩子們閉上眼睛,先用耳朵和心去聽「小鬼湖之戀」的這首歌,一開始是女聲,再來加入了男聲,最後是回到女聲,但是在哭泣,孩子們聽到哭泣聲表情都出現變化,每個人都很疑惑為什麼女生要哭,並且覺得聽完心裡感覺很悲傷,於是就向孩子們解釋故事的來龍去脈,孩子們都表示雖然故事不合理(巴冷公主和蛇郎君要沉到河底),但是也覺得這樣和家裡離別感覺很難過。

    第四部份是介紹原住民的小米文化與石板屋的智慧,今天帶來了小米穗和平時食用的小米讓孩子們比較,孩子們對於小米穗的樣子感到很有興趣,因為沒有看過原來小米穗是這樣子的;石板屋故事讓有去過九族文化村的孩子們相當積極的要分享自己看到的石板屋。最後則是講解琉璃珠的故事,有不少孩子說有看過那些琉璃珠,而我帶來了土地之珠讓孩子們看,由於土地之珠代表的是有土斯有財的意思,孩子們就打趣地說:「老師你有好多土地喔!那可以分給我一顆嘛?」

樹心學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